close
原文:http://www.dearphotos.com/showthread.php?t=104
作者:**轉貼自網路,原作者已不詳**

-------------------------------------------------------------------------------------------------------------------

筆記:
看完之後的感想,單眼相機要暸解真的太多了~~雖然很多都是看過的東西了,但是全部也沒辦法記住。不過就像小歐說的,很多人照相也不知道現在光圈快門用的是多少,重點是在能夠把照片照好。

目前的首要目標是把這麼多的要素當中,畫面、構圖給弄好。
練習方式:多拍、多看

-------------------------------------------------------------------------------------------------------------------

完全攝影手冊

這一本《完全攝影手冊》,將教你如何掌握各項攝影的要點及有關技術的細節;由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就由學習相機來開始我們的課程。

  相機是攝影師最基本的工具,所以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相機的基本結構,然後才能再深入討論如何使用你的相機來達到各種不同的拍攝目的。
雖然早年的相機十分簡單,但相機是一種十分精密的儀器,它能在短促到幾千分之一秒的瞬間裡,把從景物反射來的光線捕捉到相機之內,投射到底片或電子影像記憶體上,永久地把景物的影像紀錄下來。

  實際上,在攝影術發明之前,人類沒有方法可以為事物留下準確的影像。古時,曾有不少畫家或雕塑家試圖把權貴的肖象保留下來,但只有在攝影術於十九世紀中發明以後的年代,才使我們能夠連普通人的影像,都能準確的保存下來。因此,從這一點上說,相機確實是個劃時代的偉大發明。

  攝影技術自louis-jacques-mande daguerre於1839年在巴黎發明銀版法以後,影像不斷涌現,改變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文化發展。到美國內戰結束後僅僅廿五年,人們就已經有了普及的攝影技術,可以用來記錄各種大小的事物,例如記錄人物、風景,以至曆史事件。相機這個劃時代的發明,由那時開始,已經成為文明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相機的發展

  下面我們從世界各地於不同時期對攝影科技的發展所做的貢獻,來簡單地說明一下相機發展的曆史。

  在化學方面法國人及英國人的貢獻較大--由法國人 Louis-Jacques-Mande daguerre 發展另一法國人尼普斯(Nicephore Niepce)的想法而發明出紀錄影像的方法。

  而英國人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則於同期公布他發明的鹽粒固定銀粒影像的方法,發明正像及負像的原理。

  美國人透過喬志伊士特曼(George eastman)和他的柯達(Kodak)公司的大量生產,把攝影技術普及化,於1888年開始大量推廣普及的相機。

德國人則使相機精密化及普及化,他們在相機的設計和製造上以及在光學上的貢獻,實無可置疑。例如Oscar Barnack於1905年發明Leica相機,使35mm攝影能在二十世紀初年在市場上廣泛被接受;而Rolleiflex相機及Carl Zeiss鏡頭,亦是德國人得意之作。

  日本人則使相機普及化,從七十年代開始,把電子技術大量引進攝影界,例如Canon的AE-1便是早期最暢銷的自動相機,他們運用電腦來設計優秀的鏡片和鏡頭,來設計高質量的單眼相機(SLR)及自動對焦單眼相機(AF SLR);Minolta於1985年成功推出7000型AF SLR相機,而今天AF、SLR已成為世界上最主流的相機之一。另外,如果沒有了美國電腦工業和航天工業發展起來的微電子線路LSI的概念,日本相機工業界在七十年代便可能發展不了今日相機必備的自動曝光系統。

  當然,其它國家也為攝影技術的新發展做出了他們自己的貢獻。例如奧地利的Carl Schinzel首先於1905實驗彩色攝影。而德國人Rudolph Fischer則於1912年發現了彩色沖晒術的原理。以上只不過是最基本的、簡單扼要的回顧。

  在本書以後的內容中,將會講及機內的各個細節--例如它如何工作、如何控制、如何有效地運作。

  如果你是攝影初學者,這些知識將為你未來的成功奠定基礎。如果你已經是個資深拍友,那麼本書的內容仍然可以給你溫故知新,而且或許其中包涵了許多對你來說還是嶄新的事例和概念。

(二)基本的相機

  拍攝一張好照片,並不一定需要復雜的相機和昂貴的鏡頭。例如你不一定要用Canon EOS-1n或Nikon F5,你大可以用Pentax MZ-5n,EOS 88或Dynax 404 si已可以。事實上,極端一點地說,你根本毋須鏡頭也可以拍攝。最簡單的照相機是「針孔照相機」,它只有以下幾個部分:

(1)一個不透光的盒子,作為你的相機。
(2)在盒內的一面刺一個十分細小的針孔,可以讓光線通過針孔進入盒內(投向對面的感光體上)。
(3)在對著針孔的一面,放置感光的物品,例如底片或相紙。

  以上三點便構成最基本的相機,今天最高級的相機,也不過是把「針孔相機」做得更巧妙一些。它加入了能把光線匯聚在一起的鏡頭(lense),加入了曝光(exposure)控制系統能準確控制曝光的時間和進入相機的光線的強度,再加上能輸送底片的裝置等等。但是基本上它和針孔照相機仍然有共通之處,只是一個不透光的盒子,可以讓光線投射到底片上。現在把你的相機拿出來看一看,研究一下你自己的相機的基本構成,便容易明白得多。

(三)相機的構成

  (1)機身(camera )是一個不透光的盒子。這個不透光的盒子,光線不能進入其中,但它又開了一個可以開關的孔洞,可以讓所要的光線進入其內。

  (2)鏡頭(lense):用多片光學玻璃(optical lens)造成的鏡頭,把進入相機的光線聚焦起來,在感光體(底片或電子影像記憶體,如ccd或cmos)上形成一個清晰的影像。時下比較復雜的鏡頭,是由十多片的光學玻璃組成的變焦鏡頭,單一片的叫透鏡單元(lens element),多個透鏡單元組成一個整體,這就是攝影鏡頭。

  (3)底片(film):是一種可把影像紀錄下來的感光材料,經過一定的化學葯品處理,便能把影像固定下來;而數位相機則用電子影像記錄媒體或影像記錄。

  (4)觀景器(view-finder):使攝影師能在拍攝前看到他所將要拍攝的照片所能包括的景物範圍。最簡單的觀景器可以是用金屬線做成的一個長方框,有些觀景器僅是一個通透的觀察景物的窗框,有的則是以包括反光鏡和棱鏡在內的光學系統組成,例如單鏡反光相機(SLR)這一種觀景器,大概可以做到WYSIWYG(所見即所得)。

  (5)對焦裝置(focusing system):最簡單的相機沒有對焦設備,只是其鏡頭能使某一距離(例如1米)之外的景物都能產生清晰的影像,但在近於那一距離的景物則不能聚焦,不能形成清晰影像。建議你使用可以作手動對焦裝置的相機來學習攝影,它能使你在拍照時,使各種不同距離的景物都產生最清晰的影像。

  (6)快門(shutter):快門主要是一個機械裝置,它也可以由電子控制,能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所投射到底片上的時間。你的相機上應該有一個能夠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裝置。一些全自動的「傻瓜機」便不能控制快門,不適合學習攝影。

  (7)快門按鈕:用來操縱快門開啟的按鈕,用作正式拍攝照片。

  (8)光圈(aperture):這個裝置可以控制到達底片的光線量,它是以利用控制鏡頭透光孔徑的大小來達到這一作用的。SLR採用的光圈是由許多極薄的葉片於鏡頭內一片片迭成,而其中心形成一個近乎圓形的光孔,在控制每一葉片的動作時可使光圈變大變小,這樣便能控制通過鏡頭投向底片的光束的多少,稱為「光圈」,這種光圈大小的數值用光圈值或f/值標示在鏡頭上。關於光圈的詳情我們將在以下的章節討論。

  (9)底片處理裝置:這主要是一個機械裝置,用來轉動相機內的底片,以便整捲底片能在相機中一幅一幅地順序曝光。

  有些相機中所用的底片是單張的,例如4×5吋的景式相機(view camera),每拍攝一幅照片時只有一幅單張的底片曝光,拍攝完一張便要換另一張。

  以上就是大部分相機的基本部分。

(四)相機的分類

儘管所有相機都包括上述的各種基本部分,但是這些基本部分可以設計成各種不同的式樣或類型的相機。以下我們就介紹一下以底片尺碼分別的相機的基本類型。

110相機

  最細小而又曾一度流行片幅的相機是110相機。這一種相機可以收藏在手掌內裡,攜帶方便,隨時可使用作偷拍。有人更稱之為「間諜相機」。它採用110型的底片,其每張畫幅的大小為13×17毫米。每卷底片預裝在一個膠料的片盒中,有些高級的110型相機例如pentax及minolta的高級110更裝備了很考究的鏡頭和各種極精巧的裝置,但大部分110相機都是十分簡單,形同玩具。目前,110相機已幾乎完全淘汰了。

5mm範圍取景相機(range-finder camera)

  這一種相機能夠提供曝光時間和不同的光圈之控制,並可向不同的距離對焦。所用的鏡頭視設計而定,有些是可以拆換的。對焦距離是用一個叫測距器的裝置。這是從leica開始流行起來的。令人佩服的是早在1913年制成的leica相機的樣機,竟和今日的leica m6仍有點相似。近年,konica的maxier及contax推出的g1及g2,則可以說是自動對焦的range-finder相機。

35mm輕便相機(compact camera)

  這一種相機英文可以稱為point-and-shoot,中文有人稱之為「傻瓜機」,文雅一點則可以叫它做「輕便相機」或「便攝相機」。它的特點是全自動,用者只須取景(point)及按快門鈕拍攝(shoot)便可以了。價錢豐儉由人,由數百元至數千元均有,適合日常使用作獵影(snap shot),但不宜用作學習攝影。

35mm單眼相機(SLR)

  這種相機與上述35mm連範圍取景相機的設計頗為不同。它包括了復雜的棱鏡和反光鏡的光學系統,可以直接通過鏡頭取景和對焦。35mm目前已發展到自動對焦單眼相機,簡稱AF SLR,是現正最流行的一種相機類型。我們建議採用這一種相機學習攝影,AF(自動對焦)或MF(手動對焦)的也可以。

120相機(中幅相機)

  這是略為大型的相機,有單眼相機及測距連動的品種,近年亦發展的AF的形式,使用120型底片或可以加裝專業數位相背,拍攝的畫面為6×6cm、6×4.5cm、6×7cm或6×9cm等。AF的120相機已面世,例如Pentax的645n相機、Fuji的GA系列以及Contax 645及Mamiya的645 AF等。

雙眼相機(TLR)

  這種照相機有兩個鏡頭。上面一個鏡頭是為了取景和對焦用。下面一個鏡頭是為了拍攝照片使用。底片為120型,拍攝出的畫面為6×6cm,目前tlr已不太流行,例如Rollei,Mamiya及海鷗相機均曾有這一種產品。
先進攝影系統相機(APS)

  是最新出現的新的底片形式,比35mm的片幅還要細小,片匣也更輕便小巧,使aps相機更細小,其優點是同一卷底片有不同片幅,而且加入了更多的資訊交換(IX)功能,目前APS已有AF SLR及輕便的APS「傻瓜機」。

數位相機(DC)

  Digital Camera,簡稱DC,其特點是利用數位媒介作影像記錄,以及有lcd屏作取景之用。目前來說,200萬像素已成為最新的標準。分別有輕便式的「民用」數位相機,以及供專業用的單鏡反光數位相機。

景式相機(view camera)

  一般用於專業攝影,這種相機用單張底片,最流行的尺寸為4×5吋。這種相機必須裝在三腳架上使用的,十分不方便,但由於片幅大,也可以作透視控制,故此,仍是商品攝影的首選。

立可拍相機

  顧名思義,這種相機拍攝後立即自動沖洗,在拍攝後從相機中拉出或自動跳出時已經是照片,等一分鐘左右便可以觀看。但其缺點是色彩仍遠不及一般照片明快,而且沒有相底加上數位相機已面世,而且比即影即有相機更方便,使它已失去實用價值。部分120相機Hhasselblad哈蘇、Bronica碧浪之家等相機,可以裝上即影即有機背,也能拍攝即影即有照片,但目的僅是用作測試之用。

你需要什麼相機?

  好了,重要的問題來了,作為初學攝影的您,您需要一部怎樣的相機呢?135抑或120,或是APS,甚至是數位相機呢?

  其實,這些均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相機必須可以滿足學習攝影的需要。原則上,只要可以手動控制光圈的大小、快門的速度,以及可以手動對焦便可以了。其它的選擇則由你自己考慮了。因此,35mm、aps機或120均可以使用,但是,以35mm SLR或AF SLR較為方便,而35mm便攝相機雖然較為便宜、易用,但由於不便於作曝光控制,因此不宜用於認真地學習攝影。

  另外,初學攝影的朋友有一點要注意,頂級的AF SLR如F5,EOS-3或dynax 9雖然吸引,但它們有不少功能是你們用不著的,因此不要因為你的相機不是最貴的頂級型號而擔心會影響你的水準。其實學習攝影最重要的是你本人,拍攝照片的是攝影人而不是相機。只有你的技術好了,你的照片才會好。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頂級的相機自然有其優點,但一般時下入門級afSLR的功能亦已十分足夠,當你要進一步涉獵攝影的領域時,才去選購比較高級的和比較復雜的相機亦無不可,但作為入門階級您,不必實時作那麼重大的投資。其實,首先要下功夫學好基本技術,找出自己的攝影路向,那時你才會知道你真正需要甚麼樣的相機。

第二章:鏡頭,光圈與焦距

  除了相機的機身之外,鏡頭是相機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兩者合二為一,才成為一部完整的相機。

  你也許會問,「針孔相機」不是沒有鏡頭的嗎?
  誠然,由景物反射的光線,通過相機的光孔投射到底片上,並不一定要有鏡頭。一個針孔便可以了,針孔相機正是沒有鏡頭也可以拍照。只要光線從景物的反射穿過「針孔」進入相機,它便可以在底片上形成一個上下倒轉的影像。

  但針孔相機的成像效果及控制能力卻難以令我們滿意,以下的原因正是針孔相機的缺點:

  (一)底片裝置太簡單,不能做到準確
  (二)沒有準確的觀景器,取景困難
  (三)不能準確控制快門,難以控 制準確曝光時間
  (四)光線透過針孔在底片上形成的影像不夠清晰,即所謂的不夠sharp。
  (五)透過針孔進入相機的光量十分少,因此若要底片得到充分的曝光,便要有很長很長的曝光時間,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要以數以十分鐘計。
  (六)不能控制焦距

  上述(一)至(三)點要利用完善的機身去解決,而(四)至(六)則要利用鏡頭去解決問題,因為鏡頭能夠準確地把影像/光線匯聚,以便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加上鏡頭能遠遠比針孔納入較大量的光線,以至能夠在十分短促的時間內充分地曝光。

(一)鏡頭的基本功能

  所有鏡頭不論相機鏡頭或放大機鏡頭,有相同的基本功能,便是把通過鏡頭的光線匯聚起來,以便在投射一個清晰的影像。

  最簡單的鏡頭採用是固定的結構,只有在一個固定的焦點,叫做「無需對焦」(focus free)鏡頭,即是不用(不能!)對焦的鏡頭。在某情況下用它們也可以拍得可以接受的照片,例如要景物在某個距離以外,一般在一米之外。例如在日本十分流行、但香港人較少人用的「連鏡底片」或「即用即棄相機」,便用這一種focus free鏡頭。而放大機鏡頭本身亦是不能對焦的鏡頭。

  較完善的鏡頭是可以對焦的,例如大部分輕便相機的鏡頭的鏡片組都可以前後移動對焦的,在「對焦範圍」內可對準不同距離的景物對焦。若使用單鏡反光相機,你更可以利用旋轉對焦環(手動對焦)把鏡頭的鏡片組向前向後移動(對焦),以獲得最清晰的影像,對焦範圍由無限遠到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

(二)單眼相機的鏡頭

  絕大多數SLR相機的鏡頭均可以拆下,隨時換上另一支鏡頭,這種鏡頭就叫做可互換鏡頭(inter-changable lense),這是SLR的優點之一,筆者建議學攝影的朋友採用SLR,這便是原因之一。

  單眼相機是最佳的拍攝工具,它能讓你利用不同焦距的鏡頭來拍攝不同的視覺效果,並能在各種拍攝距離下產生最清晰的影像,但為何我們要在拍攝時換鏡頭呢?為甚麼不同鏡頭有不同視覺效果的影像呢?

  鏡頭其實有兩個決定它們能在底片上產生怎樣的影像的先決特點,就是鏡頭的透光能力(即光圈)及焦距,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特點之一的透光能力。

(三)鏡頭的速度

  鏡頭的「速度」就是鏡頭在同一時間下能通過光線的份量有多大,例如一個鏡頭能透入的光量較大,可說是「快速鏡頭」例如50mm f/1.4,一個鏡頭只能吸入的較少的光,則可以說是慢速鏡頭,例如70~210mm f/4~5.6。

  這種鏡頭的「速度」快慢並非指它能捕捉一個物體的快慢移動速度的,而是只說它能同時透入的光線。

(四)鏡頭的速度與光圈值

  鏡頭上的光圈環可以讓你控制鏡頭上透光口徑的大小,而透光口徑的大小是用f/值來表示的。稍後我們會為各位說明這些f/值是怎樣得出來的,但你們首先要記住的,就是這個鏡頭最大的光圈是甚麼數值,便是以它來代表鏡頭的速度。

  例如鏡頭全開光圈時為f/1.4,那麼我們就說這支鏡頭是f/1.4的鏡頭。
  光圈值的數字越細,這個鏡頭納入的光的量就越多,也就是說這個鏡頭就越快。

  鏡頭最大的光圈是f/1.4的就叫做f/1.4的鏡頭,它比f/2的鏡頭快大一級。一支f/2的鏡頭又比f/2.8的鏡頭更快一級,如此類推。因此,買鏡頭時,越大光圈愈好,也愈貴,只要把它的光圈撥到同相的數值的時候(例如f/5.6),則不理會它的透光直徑實際大小為何,它所能透入的光線是絕對相同的。例如把兩支鏡頭都設定到(f/2.8),就算一支是200mm,另一支是24mm,假如其它條件相同,它們同一時間所能通過的光線將是完全相同的。

(五)大小光圈孰優孰劣

  各位如要購買鏡頭,應該在可能情況下買較大光圈的,但是,大光圈鏡頭有何優點呢?簡單地說,它能使你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下能夠如常進行拍攝,因此,提供較大的拍攝彈性。以f/2.8的200mm鏡頭及f/4的200mm鏡頭比較。舉例說,你想在黃昏時拍攝人像,用f/2.8的一支鏡頭,你也許可以利用在1/125秒捕捉到足夠的光線;而用f/4的一支,同一光暗及同一 ISO 下,則只能用1/60秒,大有可能「手震」了。因此,一支高速的鏡頭,可以在較多不同光暗的情況下拍攝,特別是弱光情況而不需要另加閃光燈,或改用高速底片或要用腳架,故此,高速鏡頭有較大的拍攝彈性。

  可是為何市面上的鏡頭以小光圈為主呢?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的問題,一支大光圈鏡頭比一個同級的小光圈鏡頭要貴得多,例如300mm f/2.8比300mm f/4起碼貴四倍以上!在制造技術上要求亦更復雜得多!

  對於一般拍友而言,在大多數拍攝環境下,用一支非高速的鏡頭也可能拍得滿意的照片。以戶外拍攝為例,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下拍攝人像,也許要把光圈收小到f/8,則無論用200mm f/2.8的鏡頭和f/4的200mm鏡頭,也要把光圈收小到f/8,盡管f/2.8的鏡頭在全開光圈時是快些,但當它們都收小到f/8時,則與200mm f/4的工作光圈收到f/8時是同樣的快慢的,這樣的情況下,用大光圈的則沒有任何優勢。因此,有人會利用相機的超高速快門來拍攝,目的是要用全開的大光圈,以獲得淺的景深。

  假如你沒有高速的鏡頭,在弱光下如何拍攝呢?你大可以用 ISO 較高的底片,例如 ISO 400底片則只需要較少的光圈也可以拍攝出弱光環境下的照片。此外,也可以利用單腳架或三腳架,則在較慢的快門下也可以拍攝到所需要的影像;此外,也可以利用閃光燈作照明。

  其實大光圈鏡頭較貴,而又較重也是一種缺點,是否值得去買成為一種爭議,因為初學者一般所拍的照片,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並不需要大光圈鏡頭,但是肯定一點,稍為進階的朋友,一定需要大光圈的鏡頭。當然,較大的已可以了,不一定要最大的!

(六)光圈係數

  鏡頭遠比針孔能夠納入更多光線,但我們卻不需鏡頭時刻納入同樣多的光線,因此,用改變鏡頭的透光口徑的大小來,便可以做這一點,這一種裝置,叫做光圈。

  而光圈的大小是由f/值光圈值來表示。鏡頭上的f/2.8或f/4……便是光圈值。這些f/數值的數字越小,光圈則越大。例如一支85mm鏡頭上的光圈全開時為f/1.4,縮小可以收到f/16。則它的光圈範圍便是f/1.4到f/16,由於最大光圈是f/1.4,它便可以說是 f/1.4 的鏡頭。一般而言,f/值習慣用小寫f表示,而不是大寫f。你大可以檢視一下你常用的鏡頭,嘗試在鏡頭上找出f/值系列,你必須要知道,光圈數值越大,實際上光圈越小。一面觀察你的鏡頭,一面轉動光圈環。你可以把光圈數值依次改變,由f/2.8,4,5.6,8,11……。

  光圈的大小其實是可以連續地無階段地調節,但一般鏡頭會以一級或半級(光圈數值之間)作定位;現在有些AF SLR相機的光圈是在機身以上以按鈕或旋盤來調校的甚至可以作1/3級定位,如Minolta的Dynax 800si,Canon的EOS-1n或Nlkon的F5。

(七)f/值之間的關係

  上述提及認識及熟讀光圈數值對學習攝影十分重要,了解這一系列數值,你便可以有效地控制曝光。

  f/值的關係是這樣的,把光圈開大一級如由f/2.8改為f/2,同時間可以進入相機的光量便增加一倍;反之把光圈收細一級,例如由f/5.6收到f/8,就把透光量減少一半,這便是你必須要知道的基本事實。

  完整的光圈值的系列的數值如下(由f/1到f/64)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你的鏡頭之光圈值系列可能是由上述列數中的某一個數值開始的,例如由f/2.8開始,一直到最細光圈的,例如f/22,在此情況下,這支鏡頭就可以稱為f/2.8鏡頭,指它的最大光圈為f/2.8,例如35mmf/2.8,135mmf/2.8,300mmf/2.8……,這就是這個鏡頭最大的光圈。明白了光圈的f/值的關係,你可看實時知道為甚麼f/8是f/16能納入的光量的四倍,因為f/8比f/16大兩級光圈,或者為甚麼f/11只能通過f/4的鏡頭八分之一的光量,因為f/11比f/4細三級。

  但是你的相機上光圈的f/值有可能不在這個系列上,例如f/1.7, f/1.8, f/2.5、f/3.5或f/4.5,這些是非一整級的光圈值,約是1/3級或1/2級的數值,你可以把f/1.8視為比f/2大三分之一級的光圈,而f/3.5只比f/4多通過四分之一的光。

(八)認識焦距

  除了光圈之外,鏡頭的第二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焦點距離」,簡稱「焦距」(focal length)。

  鏡頭的焦距基本上是指對準無限遠景物時,鏡頭的中軸上清晰影像與底片平面間的距離。一支鏡頭的焦距,決定被攝主體在底片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焦距愈長,所形成的影像便愈大。

  以一支100mm的中距鏡頭為例,它對準無限遠時所形成的影像比在同一部相機上以一支50mm的標準鏡頭對準無限遠時所形成的影像要大兩倍,而一支200mm的鏡頭,又比一支100mm鏡頭所形成的影像大兩倍。
  除了變焦鏡(zoom)之外,每一支鏡頭都有一個特定的焦距,稱為定焦鏡。

  目前,焦點距離習慣以mm(毫米)計算,但早年曾流行以cm計算,例如以往的5cm鏡頭,便是如今的50mm鏡頭,一支鏡頭的焦距值越大,其鏡身一般也會較長,但鑒於時下鏡頭有所謂袖珍的設計,「長」鏡頭也不一定有按比例長度的鏡筒。

(九)光圈和焦距的關係

  上文已說明,進入相機的光量,是由鏡頭透光口徑的大小--也就是由工作光圈(working aperture)的大小所控制。在同一拍攝環境及條件下,較大的光圈比較細的光圈能通過較多的光量,為計算一支鏡頭的透光量,我們只需要考慮光圈的真正直徑。

  理論上而言,我們不僅要考慮鏡頭的口徑,我們更要考的是真正能投射在底片上的光量有多少,這點,還要取決於鏡頭實際離開底片有多遠。
如果一支鏡頭離底片較近,那麼,能達到底片的光量就比鏡頭遠離底片的到達的光要強些。而鏡頭的焦距則決定鏡頭離開底片多遠時,所以,同一實際光圈直徑大小,焦距越長,能到達底片的光則越弱。

  另外,同一焦距、同一光圈的鏡頭,如利用了增距鏡、延伸環或伸縮皮腔等配件延長了鏡頭與底片間的距離,則光量亦會減少。

  換言之,在同一f/值下,長鏡的實際光圈直徑要比廣角鏡的實際光圈為大。

(十)f/值的計算方法

  要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出實際光圈直徑十分易,只要把焦距除以光圈實際直徑便得到f/值。例如,一支200mm鏡頭,如最大光圈直徑為100mm,這個鏡頭的光圈就是200÷100=2,即是f/2。意思是焦點距離除以二這就叫做f/2。如果焦點距離為80mm,而光圈直徑為40mm,那麼f/值是多少?這只要把焦點距離80mm除以光圈直徑40mm,80÷40=2,答數是f/2,即是80mm f/2。

  如果焦點距離是400mm,光圈直徑為100mm,400÷100=4,光圈是f/4,便是一支400mm f/4鏡頭。

  當然,以上的計算方法只是供參考的理論,實際拍攝時,你大可完全不需理會計算的方法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owb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