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雯 2007/10/04
原文請看 http://mag.udn.com/mag/m_forum/printpage.jsp?f_ART_ID=85876
如果廣大的保戶心意堅定地認為「用最少的預算,換取最高的保障,然後把餘錢用在更有效率的投資標的上」是正確的做法,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認清楚保險業務員推銷給你的,是不是正確的保單...
「人生病就該吃藥」應該沒有人會反對。但問題是:吃對藥,病才可能好;而如果吃錯藥,那後果恐怕是不堪設想。一直以來,投資理財專家就不斷強調:民眾要想達到理財目標,選對工具及方法是很重要的。
很不幸地,筆者最近才真正見識到了一位保險業員幫客戶開錯「處方」的案例。而這個錯誤的保單資料,卻成為一位「路見不平」讀者,攻擊筆者專業度的依據。筆者覺得有必要在此,向廣大的保戶清楚地描繪出這些「只在乎自己的業績,卻不管保戶的需求」的保險業員面貌。
事實上,如果「路見不平」讀者非常清楚地交待這位保險業務員,要找「平準型(這是保險專業名詞,白話一點的解釋就是「保額從頭到尾都是固定的」)終身壽險」,那麼正常的保險業務員就絕對不會「故意」提供這張與其需求不符的「保額遞增」險種給客戶。
因為根據「路見不平」讀者所言「繳費期間保障為265~380萬元;繳費期滿後保障為4,375,000元」。繳費期滿後的保障金額明顯比之前的高,所以它絕對是一張不折不扣的「增額型」終身壽險,而非「路見不平」讀者所想要知道的「平準型」終身壽險。
套句筆者之前採訪過的一位保險公司教育訓練主管所說過的一句話:壽險業務員不管其專業度如何,提供客戶「需要」的保單,應該是最基礎的第一步。如果壽險業務員無視於保戶所提出的「需求清單」,而故意提供一張「不對胃」的保單給客戶,他認為這位業務員就算業績做得再好,也不能稱得上是稱職的業務員。
其實,從網友的回應中不難看出,許多人對於同樣叫做「終身壽險」,卻常常不知道自己被騙去買了「儲蓄險」而不自知。為了避免還會有很多讀者因此上當、受騙,筆者想藉由這篇文章,再一次告訴讀者如何分辨「純保障壽險」與「儲蓄險」間的差別。
以「路見不平」讀者所提供的X泰人壽富利XX保單(實際的名字應該是「富利年年終身壽險」)為例,為什麼說它是一一張不折不扣的「儲蓄險」?因為它的給付項目是「身故、全殘保險金(繳費期間保障為基本保額的1.5倍;繳費期滿後為基本保額的2.5倍)」、「生存保險金(繳費期間內每年給付基本保額的4.5%;繳費期滿每年給付基本保額5%)」與「祝壽保險金(保戶99歲時給付當年度保額,保單契約即終止)」。
也就是說,只要保單中有「生存保險金」這個名詞,就代表它是一張不折不扣的「儲蓄險」。也就是筆者在《為何我沒錢迷思149—破解金融商品「變魔術」行銷手法》一文中,所再三提醒保戶注意避開的那種「還本儲蓄險」。
事實上,當保險業務員告訴你:「除了身故、全殘保險金」或「豁免保費」之外,平日還有其他錢可以領…。通常,這種保單可以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確定是「儲蓄險」,而不是一般以「求最保障」心態購買者想要買的「純保障」終身壽險。
就像一般消費品「同時多買兩、三樣的價格當然就得加倍」的道理是一樣的,儲蓄險既然是在壽險的功能之外,再加上儲蓄(投資),那麼保費當然就會「高貴」了。
筆者向來不反對保險,甚至認為保險應該是所有理財大眾在進行投資理財行為之前的基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覽筆者之前的文章—《為何我沒錢迷思三—有了保險,投資才開始有意義》),也向來認同業務員依照客戶需求規劃保單,並且獲得該領的佣金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如果業務員只為了自己的業績及佣金,就完全不管客戶的需求,那麼,套用另一位資深業務員曾有過的不客氣批評「這種人根本就是保險業的敗類,也就是因為這些少數害群之馬,才讓大多數正派業務員揹負罵名。如果多數正派業務員都不出面討伐,就等於是坐視『這一顆老鼠屎,壞了一整鍋的粥』」。
為什麼所有理財顧問一再強調保戶要注意自己買的壽險,一定先要考慮純保障的「終身壽險」。因為理由之一是:儲蓄險的同性別、年齡的年繳保費相當高。對於想要提高保障的人來說,儲蓄險的保費不但貴,而且保障又很低。
舉「路見不平」讀者所提供的X泰人壽「富利年年終身壽險」為例,30歲女性,20年期繳費,每萬元保額的年繳保費是1428元;但如果換成是同一家公司所推出的「平準型純保障式」終身壽險—幸福一生分紅終身壽險(因為該公司沒有出不分紅終身壽險,因此只能以此張分紅保單為例),同樣性別、年齡、繳費期別的每萬元年繳保費就降到286元。如果是不分紅的純保障平準型終身壽險,其年繳保費可以再降個15%左右。
請注意嘍,雖然「富利年年」的保額是分段遞增(繳費期間為保額的1.5倍;繳費期滿是保額的2.5倍)的,但如果保戶直接購買「幸福一生」保額2.5萬元(是「富利年年」繳費期滿後的身故保障),年繳保費也不過是715元。保費不但省了一半,保障也是最高的(因為「富利年年」在繳費期間的保額,也才不過1.5倍而已;只有在繳費期滿後,才有高達2.5倍的保障)。
假設從「同樣繳費1428元」的角度來看,30歲女性透過「富利年年」所能買到的保障只有1.5~2.5萬元;但是透過「幸福一生」保單所買到的保額卻是5萬元。
或許有些讀者以為:這恐怕只是X泰人壽的單一案例吧,其他公司保單保費可能不一樣。事實上,假設理賠項目與性別、年齡固定,每一家保險公司的精算基礎都差不多。
也就是說,不論保戶是向哪一家公司購買終身壽險,「純保障的平準式終身壽險」保費,絕對會比「保障增額終身壽險」或者是「還本型終身壽險」要便宜;而只要給付項目相同,這三種保單在不同公司的保費都是差距不大的,絕對沒有「路見不平」讀者所舉例的保費,差距如此之大(事實上,這位讀者之所以說「差別甚大」,完全是因為其保險業務員提供錯誤商品造成的誤導)。
至於理財顧問再三提醒一般大眾購買保單應以純保障險種為主的理由之二就是:這種結合了「保障」與「儲蓄(投資)」的保單,真正試算下來的結果,不見得會比「用同一筆錢,分開購買純保障壽險+投資(或銀行定存)」划算。
以「路見不平」讀者所提供的X泰人壽「富利年年終身壽險」為例,假設30歲女性投保金額是100萬元,她的年繳保費是14萬2800元(20年期繳費)。從第三保單年度開始,到繳費期滿時,這位女性每年可以領回4萬5000元;繳費期滿後到99歲前,每年可領6萬5000元。
但是,我們用《為何我沒錢迷思149—破解金融商品「變魔術」行銷手法》一文中所使用的比較案例—以「純保障終身壽險+銀行定存」的替代方案來精算一次。
該女同樣以購買「富利年年」終身還本壽險的年繳保費14萬2800元,用其中7萬1500元,購買同一家公司的「幸福一生分紅終身壽險」,保額是250萬元(也就是「富利年年」保險在繳費期滿後的等額保障);然後將剩餘的錢(7萬1300元)存在銀行。
以年利率2.5%為例,連續繳費20年及存銀行定存。除此之外,保戶每年也同樣從戶頭裡提領4萬5000元及6萬5000元(模擬「富利年年」領取「生存保險金」的方式),自保戶50歲繳費期滿後開始,銀行帳戶餘額都還有剩160多萬元存款,一直可以讓保戶領到66歲為止。
假設不是存銀行定存,而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以平均投資報酬率為5%來計算,保戶可以一直這麼領到100歲…。除此之外,由於「幸福一生」保險是一張分紅保單,所以,保戶可能領到的錢,還會超過以上模擬的狀況。
而順便一提的是:目前國人平均餘命男性為74.57歲,女性為80.81歲。當然,未來國人平均餘命還有可能增加,同時,有人可能活得超過此一年紀。但是,那也表示有些人的狀況則否。購買這張保單是否真的就一定划算,還真的有點「賭運氣」的成份在其中。
另外,假設保戶不是購買X泰人壽另一張純保障平準型分紅終身壽險,而是改成其他公司的純保障平準型不分紅終身壽險,保費可以降得更低,其間的優劣將更可以明顯立判。
如果同樣30歲女性,將原先購買「富利年年終身壽險」的年繳保費—14萬2800元,購買,同樣購買250萬元(同「富利年年」繳費期滿後的2.5倍保障)保障的「X銀人壽新萬長終身壽險」,再將剩下來的錢以年利率2.5%做銀行定存,同時也仿照「富利年年」保單,從第三保單年度起,每年從戶頭中提領4.5~6.5萬元。光是這樣,就足以讓保戶一直提領到84歲(請注意嘍,不管保戶能否活到84歲,帳戶裡的錢都是保戶的,不會因為保戶早逝而拿不到)。
如果上述假設換成「台X人壽新真愛一世情終身壽險」的保單,也同樣購買250萬元保障,光是以2.5%年利率定存,就可以上保戶一直提領到75歲;以3%報酬率投資,可以持續領到81歲以上。
假設換成換成「保X人壽幸福終身壽險」,也同樣購買250萬元保障,光是以2.5%年利率定存,就可以上保戶一直提領到76歲;以3%報酬率投資,也可以持續領到81歲以上…。
經過以上的試算,除非保戶堅持:「我知道『儲蓄險』根本連『銀行定存+純保障壽險』都比不過,但我就是偏要買它」,或是「我的資產上億元,就是需要透過儲蓄險來節一部分稅(筆者想在此提醒保戶注意:節稅只是保險的附帶功能,但不是全部。同時,因為有最高投保金額等限制,所以,節稅功能並不高。只能當做眾多節稅工具當中的一項)」,筆者是沒有意見啦,因為那是個人的自由。
但是如果廣大的保戶心意堅定地認為「用最少的預算,換取最高的保障,然後把餘錢用在更有效率的投資標的上」是正確的做法,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認清楚保險業務員推銷給你的,是不是正確的保單。接下來,保戶才能在不同公司、不同商品所提供的項目(功能)中,選到一個較為適合自己的保單。
最後,筆者相信大多數保險業務員都是誠懇專業的,也很慶幸有這個機會能真正了解到:一般大眾似乎無法清楚分辨什麼是「純保障」的壽險?什麼又是「保障低、保費高,投資收益還不如定存的儲蓄險」?期望透過筆者的解說,能讓廣大讀者清楚地了解事實,避免日後吃虧、上當。
※※※※※※※※※※※※※※※※※※※※※※※※※※
附註一、為了證明「路見不平」讀者所說的那張X泰人壽「富利XX」保單,就是「富利年年終身壽險」,其理由有二:
1.讀者舉例的30歲女性,投保175萬元的年繳保費是249,900元,所換算出的年繳保費正是1428元(249,900/175=1428),與保發中心該商品費率表(http://pivot.iiroc.org.tw/InsDocs/files/L/L03/204141M11ASH003-C.pdf)完全相符。
2.讀者提供資料的「繳費期滿保障為4,375,000元」,除以175萬元,剛好是2.5倍,符合該商品「保單條款」網頁(http://pivot.iiroc.org.tw/InsDocs/files/L/L01/204141M11ASH003-A.pdf)中所列的「繳費期滿保障為基本保額2.5倍」的事實。
附註二、有關「路見不平」讀者所提出的資料,經由筆者查證,仍有不確實的地方。因此,「路見不平」讀者應該再向其他該公司的保險業務員確認(當然也歡迎其他該公司業務員上來提供正確資料)。至少根據筆者的比對資料,發現有些疑點。
1.由於保單契約條款上清楚說明:「生存保險金」是「自契約生效日起屆滿三週年日,及之後每屆滿一週年之日仍生存…」。所以,應該不是那位業務員所說的「第二年起繳費期間拿回78750元」,而應該是從「第三保單年度起」才能領「生存保險金」。
2.投保20年後的解約金可能是有380萬元,但是,如果這位30歲小姐要的是保障,為什麼要在20年後解約呢?關於讀者提到的「20年後保單解約可有解約金380萬元」一事,筆者也希望廣大保險業務員,能上來表達一下看法。並且誠實地告訴民眾:買保險是為了保障?還是為了多少年之後的那筆解約金?
3.就算保戶真的想賺那筆解約金,假設預期20年後就要解約,讓所有保障化為烏有,那為何不直接購買20年繳費的定期壽險,把剩下來的錢用來投資,平均年利率只要5.4%,滿20年後就可以有超過380萬元的財產(以「保X喜悅定期壽險」為例)。還真的不必先花大錢買一張終身壽險,然後等20年後再解約呢!
附註三、如果保戶願意自己享受搜尋資料的樂趣,可以自行上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保單搜尋資料庫」(http://pivot.iiroc.org.tw/database/insurance/query.asp),在「關鍵字查詢」中鍵入「終身壽險」四個字,就可以找到每一家壽險公司的終身壽險保單。
但是值得提醒保戶注意的是:保發中心資料庫並未清楚再將「終身壽險」根據「儲蓄險」與「純保障壽險」做區分。因此,還需要保戶一一點選進入各張保單介紹中的「保險商品內容說明」,才會清楚顯示保單給付的項目有哪些。
如果是純保障式的終身壽險,「保險商品內容說明」網頁中的給付項目只會有「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全殘保險金」兩項,有時則會附加「豁免保費」、「生命末期提前給付保險金」或其他,但絕對不會有「生存保險金」或「滿期保險金」兩項。
如果給付項目中,多出一項所謂的「生存保險金」或「滿期保險金」,那麼,就可以確定是「終身還本」或「定期還本」的「儲蓄險」或「養老險」。同一性別、年齡的每萬元年繳保費鐵定比純保障的終身壽險貴上許多。
如果在「身故、全殘保險金」中註明「保險金將按『當年度保額』給付」,通常這張保單是「增額型」壽險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因為保額遞增,保戶所享的保障增加,這種「增額」型壽險的同一性別、年齡每萬元年繳保費,也會高出「平準型(保障從頭到尾不變)一些。
- Feb 20 Wed 2008 23:11
為何我沒錢-迷思153》別再繼續受騙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